東街村[北京市房山區房山街道東街村]

東街村地處大房山東麓與平原交接部,是原房山縣城東部及東郊的一部分,以其所處房山城的方位得名。東鄰饒樂府,南與南關相接,西鄰西街、南街,北與北關毗鄰。主街西起十字街(街心花壇),東至燕房路,東沙河自西北而東南穿村而過。村委會駐柳林前街。村域內有區直屬國小、中學各1所。村域總面積2平方公里,現有耕地260畝,人口1976人,村民均為漢族。

可上溯到宋金時期。原有孔廟、雲峰書院、福勝寺、魁星樓等古建築。1948年解放房山縣城時為主要戰場之一,1949年1 月成立黨支部。建國以來,黨支部帶領民眾參加土地改革、農業合作化等運動,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。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。

簡介

東街村地處大房山東麓與平原交接部,是原房山縣城東部及東郊的一部分,以其所處房山城的方位得名。東鄰饒樂府,南與南關相接,西鄰西街、南街,北與北關毗鄰。主街西起十字街(街心花壇),東至燕房路,東沙河自西北而東南穿村而過。村委會駐柳林前街。村域內有區直屬國小、中學各1所。村域總面積2平方公里,現有耕地260畝,人口1976人,村民均為漢族。

該村歷史悠久

可上溯到宋金時期。原有孔廟、雲峰書院、福勝寺、魁星樓等古建築。1948年解放房山縣城時為主要戰場之一,1949年1 月成立黨支部。建國以來,黨支部帶領民眾參加土地改革、農業合作化等運動,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。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。

經濟發展

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,黨支部帶領幹部民眾解放思想、開拓進取,從本村實際出發,揚長避短,發展經濟。黨支部村委會始終以富裕農民為主線,努力改善村容村貌,為民眾辦實事、辦好事。充分利用地處縣政府近畿和依託燕化的優勢,逐步建立起電控設備廠、汽車修理廠、五金加工廠、油品加工廠等19家企業。為適應市場激烈競爭,1997年對企業進行了改制和重組,形成了以企業為龍頭,商貿工農一體化多種經營並存的格局,加速了經濟發展的步伐。

拓展村民就業渠道

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以“拆舊建新”為發展方向,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區級試點村的機遇,以危舊房改造工程為契機, 著力改變髒亂、破舊的面貌,拓展村民就業渠道。在“燕房路”沿線改建了三萬多平方米的住宅底商樓房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;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村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方式,提高了幸福指數。為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,投入100餘萬元,在青年南路、東濱沙河以及新東關修建了便民路,建立了封閉式垃圾池和沖水式廁所,新增村莊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,完成了“園田”電網改造,安裝太陽能路燈50餘盞,給村民帶了更多的實惠。現在,村委會正在積極運作“楮榆樹街”和北大寺市場拆遷改造以及東濱沙河路的改建工程,通過開發土地資源,吸引商戶入住商業,不斷拓寬增收渠道,實現村民增收,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。

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

近年來,黨支部把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“兩手抓”。在保持經濟良好發展的前提下,更加注重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,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為了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,村里修建了健身廣場、安裝健身器材,組建了秧歌隊。為了適應村民學習現代科技的需要,該村以“數字文化俱樂部”建設為契機,加快村民網路知識普及,努力培養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民。

所獲榮譽

2007年年經濟總收入26200萬元,人均純收入9000餘元,擁有企業8家。連續多年獲得“五好黨支部”、“先進村委會”、“文明村”、“和諧村”、“北京市村務公開示範村”、稅收超百萬元村等榮譽稱號。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